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檢測尋找血管的輔助實驗介紹
發布日期:2018-07-23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
在進行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檢測時,為了識別某些血管、提供依據和評價腦循環功能,常需進行一些輔助試驗,通常使用的有壓迫頸總動脈試驗及光刺激試驗。
①壓迫頸總動脈試驗,是指在進行顳窗經顱多普勒檢測時,用手指壓迫同側的頸總動脈(在甲狀軟骨旁頸動脈搏動處),阻斷頸總動脈血流約3~5s,然后放開頸總動脈,連續觀察在壓迫頸總動脈前、中、后的多普勒頻譜的變化。可分為靜態壓迫試驗和動態壓迫試驗。
靜態壓迫試驗: 用手指持續壓迫及阻斷頸總動脈3~5s 然后放開。
動態壓迫試驗: 對頸總動脈采取快速短時壓迫立即放開,再進行壓迫放開,連續壓放數次。壓迫時血流并不持續阻斷。
壓迫頸總動脈試驗,主要用于經顱多普勒檢測時,鑒別所得多普勒血流信號是來自頸內動脈系統還是來自椎─基底動脈系統。如果血流信號來自頸內動脈系,當采用靜態壓迫試驗時,壓迫頸總動脈會使血流信號減弱以致消失,放開壓迫則信號也隨之恢復,甚至在短時間內有代償性增高;當采用動態壓迫試驗時,壓迫頸總動脈則血流信號不會完全消失,而僅在相應血流信號上出現疊合的振蕩波(鋸齒樣波形)。如果血流信號是來自椎─基底動脈系,則壓迫頸總動脈時,血流信號并不受其影響,故可鑒別ACA、 MCA 及PCA 的血流信號。
②光刺激試驗:大腦皮層中視覺區的血液供給來自大腦后動脈。當視覺區的活動加強時大腦后動脈的血供也增加,故用光刺激方法來觀察大腦后動脈的血供變化從而確認該血管是否為大腦后動脈。光刺激后血流速度增加10~20% ,表示為大腦后動脈血流信號; 如血流速度不變化或略低,證明此血管為頸內動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