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多普勒對于腦血管痙攣的篩查標準
發布日期:2020-08-20
腦血管痙攣是指顱內動脈的持續性收縮狀態,它是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是目前檢測腦血管痙攣的一種常用方法,如果發現局部腦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快,則提示存在血管痙攣導致的血管狹窄。其主要優點是無創傷,可連續多次重復檢測,可用于動態檢測血管痙攣的病程及評價篩查效果。
一.操作方法及程序:
(1)動態觀察雙側半球動脈和顱外段頸內動脈血流速度變化,TCD檢測1~2次/d,視受檢者病情采用連續或間斷血流速度檢測或監測;
(2)動態觀察血管搏動指數及MCA與顱外段ICA血流速比值的變化。
二.標準:
(1)前循環多以大腦中動脈(M1段-主干、深度50~65mm)為準,平均血流速度大于120~140cm/s時可以血管痙攣,且血管造影可以觀察到血管內徑相對減小;
(2)后循環動脈的篩查主要集中在椎基底動脈,血管痙攣的速度低限分別是平均血流速80cm/s和95cm/s;
(3)在沒有全腦充血的情況下,每天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度增加25~50cm/s可視為異常;
(4)Lindegaard指數(血管痙攣指數),即顱內大腦中動脈平均血流速與顱外段頸內動脈平均血流速比值(VMmca/VMeica),正常人為1.7±0.4,Lindegaard指數常用來作為輔助參考指標來判斷血流速度增快是血管痙攣還是全腦充血,當Lindegaard指數>3時,常認為發生了血管痙攣,而≤3則認為是全腦充血狀態血流動力學改變。
三.注意事項:
(1)檢查腦動脈痙攣主要針對蛛網膜下腔出血、顱腦外傷或開顱手術的受檢者;
(2)觀察動態血流速度變化是判斷血管痙攣的重要方法;
(3)血管搏動指數升高、血流速度下降,提示顱內壓增加,腦灌注壓減低,并非緩解,相反提示病情加重。